图书介绍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
  • 刘拓,张克斌,林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4465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沙漠化-防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7

第一节 土地沙漠化的概念7

第二节 土地沙漠化的研究进展9

一、土地沙漠化成因研究10

二、土地沙漠化治理技术研究12

三、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研究15

第三章 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17

第一节 全球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17

一、全球沙漠化现状17

二、全球沙漠化发展趋势17

第二节 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及趋势19

一、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19

二、中国沙漠化动态24

第四章 土地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基础30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30

一、生态学概念30

二、现代生态学研究重点30

三、生态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指导作用31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32

一、生态经济学概念32

二、主要研究内容32

三、生态经济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指导作用3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34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4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及内涵34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指导作用36

第四节 制度经济学理论36

一、制度经济学内涵36

二、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37

三、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指导作用38

第五节 灾害经济学理论39

一、灾害经济学概念39

二、灾害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40

三、灾害经济学理论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指导作用41

第六节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44

第五章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46

第一节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程序46

第二节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47

第三节 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价中若干理论问题49

一、计算基准49

二、计算内容51

三、计算参数51

四、累积破坏量52

五、基准存量53

六、最终效果原则54

七、贴现率在土地沙漠化灾害评价中的应用57

第四节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59

一、土地沙漠化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损失59

二、土地沙漠化对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61

三、土地沙漠化对水利设施造成的损失63

四、土地沙漠化对生活设施(房屋)造成的损失64

五、土地沙漠化对交通运输造成的损失65

六、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7

第五节 典型案例——西藏自治区沙漠化经济损失69

第六章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效益评价71

第一节 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的现状71

第二节 沙漠化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72

第三节 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73

第四节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75

一、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75

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内涵76

第五节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80

第六节 全国防治土地沙漠化逆转的经济效益分析83

一、生态效益83

二、经济效益83

三、社会效益84

第七节 典型案例——河北省沽源县土地沙漠化防治效益评价84

一、沽源县概况84

二、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情况85

三、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86

第七章 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94

第一节 气候因素94

一、干旱气候94

二、大风96

第二节 地表丰富的沙物质97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98

第八章 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因素101

第一节 人口压力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01

第二节 产业结构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05

第三节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09

第四节 生产方式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15

一、滥开垦116

二、过度放牧116

三、滥樵采118

四、滥用水资源120

第九章 土地沙漠化的制度及政策因素122

第一节 土地沙漠化防治利益主体冲突分析122

一、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利益群体及其理性分析122

二、土地沙漠化防治主体的利益冲突分析123

第二节 影响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制度因素127

一、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市场失灵问题127

二、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政府失灵”问题128

第三节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现实制度问题分析129

一、土地制度问题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29

二、现有的林权制度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30

三、投入体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133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135

五、现行管理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138

六、草原利用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141

七、水资源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142

八、政策失误144

第四节 典型案例——甘肃省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146

一、民勤绿洲的基本情况146

二、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状况146

三、民勤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分析147

第十章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一——植被恢复与重建151

第一节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原理151

一、生态系统恢复原理151

二、沙地植物群落演替原理152

三、植物对沙地环境的适应性理论153

第二节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153

一、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153

二、开展植被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的原则154

三、人工建设与天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154

四、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154

五、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种为主的原则155

六、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155

七、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155

八、乔、灌、草相结合,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155

九、多种繁殖方法并重,以种子繁育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156

第三节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成功的标准156

第四节 我国土地沙漠化分区恢复与重建途径157

一、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157

二、半干旱沙地类型区158

三、高原高寒沙漠化土地类型区160

四、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沙地类型区161

第十一章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二——经济社会发展163

第一节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63

一、人力资本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性163

二、加强沙区人力资本发展的有效措施165

第二节 优化沙区经济结构,实现沙区经济良性循环167

一、调整沙区产业结构167

二、沙区产业结构战略调整168

三、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的关系169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69

五、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170

六、政府在沙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171

第三节 以解贫、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沙区经济发展172

一、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分析173

二、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对策174

三、积极发展沙产业,为沙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176

第四节 倡导生态文明,提高生态伦理道德180

一、生态伦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180

二、生态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182

第五节 典型案例——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特色产业发展184

一、草畜产业与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184

二、制种业发展185

三、蔬菜产业发展186

四、酿酒葡萄产业发展187

第十二章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三——制度创新188

第一节 投入体制创新193

一、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193

二、改革投资管理方式,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195

第二节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195

一、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原理195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内容198

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途径199

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200

五、开征生态税200

第三节 产权制度创新201

一、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作用201

二、完善产权制度,赋予农牧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203

三、实行森林产权制度创新205

四、实行国家生态购买制度206

第四节 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208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208

二、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208

第五节 草原管理制度创新209

第十三章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四——保障体系建设211

第一节 组织保障体系211

第二节 法津保障体系212

第三节 科技支撑体系216

一、土地沙漠化防治科技支撑现状216

二、防治土地沙漠化科技支撑重点领域217

三、沙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模式220

第四节 土地沙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226

一、土地沙漠化灾害监测预警理论226

二、监测预警指标的选取227

三、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推广227

四、监测体系建设228

五、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229

附表231

2000年全国荒漠化区主要农作物产值表231

1978~2000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表232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表(1979~2002)232

INTRODUCTION233

参考文献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