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
  • 张有瑜,刘可禹,罗修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7757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伊利石-年代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3

第一章 自生伊利石的定义、分类及其矿物学特征3

第一节 伊利石3

一、化学成分特征4

二、X射线衍射特征5

三、形态、产状特征6

第二节 自生伊利石的定义和成因分类7

第三节 成岩自生伊利石8

一、化学成分特征10

二、X射线衍射特征11

三、形态、产状特征11

第四节 碎屑伊利石14

第五节 自生伊利石的年代学问题15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自生伊利石分离20

第一节 分散21

一、化学分散法21

二、物理分散法22

第二节 分离24

一、Stokes沉降法则24

二、沉降虹吸分离法28

三、离心分离法29

四、微孔滤膜真空抽滤分离法32

第三节 分离程序简介及其要点和注意事项33

一、采样、选样、称样34

二、碎样、洗油36

三、浸泡—湿磨或制冷—加热循环样品解离37

四、制备黏土悬浮液38

五、提取黏土悬浮液、离心沉淀、真空抽滤41

六、烘干、研磨、称重、包装41

参考文献42

技术篇47

第三章 油气储层砂岩样品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实验研究47

第一节 方法原理及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47

一、方法原理47

二、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48

第二节 实验样品50

第三节 解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55

一、解离效率55

二、解离质量58

第四节 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62

参考文献63

第四章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微孔滤膜真空抽滤装置与技术65

第一节 装置组成65

第二节 装置特点暨创造性发明67

第三节 技术流程68

第四节 分离提纯效率与质量69

第五节 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71

参考文献72

第五章 静态真空质谱仪分析技术73

第一节 静态真空质谱仪73

一、真空、动态真空和静态真空73

二、动态真空质谱仪和静态真空质谱仪74

三、静态真空质谱仪的真空技术要求74

四、静态真空质谱仪的超高真空系统组件74

五、静态真空质谱仪超高真空的获得76

六、静态真空质谱仪的进样装置77

七、静态真空质谱仪的纯化系统77

第二节 Ar同位素分析78

一、Ar同位素分析方法78

二、Ar含量计算方法79

三、空白本底检查80

参考文献81

第六章 自生伊利石K-Ar法年龄测定技术82

第一节 基本原理82

一、理论基础82

二、基本假设83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技术84

一、40 K含量[N(40 K)]测定84

二、放射成因40 Ar含量[N(40 Ar *)]测定85

三、38 Ar稀释剂的定量方法86

四、38 Ar稀释剂的分装与标定88

五、年龄计算92

第三节 自生伊利石年龄分析技术96

一、问题的提出96

二、理论依据97

三、假设条件99

四、参数选取99

五、校正年龄计算101

参考文献103

第七章 自生伊利石Ar-Ar法年龄测定技术104

第一节 基本原理104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技术105

一、放射成因氩比值[R(40Ar* /39Ar)]测定105

二、照射参数J值测定107

三、阶段升温技术、阶段年龄和年龄谱107

四、39 Ar核反冲丢失现象、真空封装技术和39 Ar核反冲丢失程度112

五、激光熔样技术、激光Ar-Ar法和原位激光Ar-Ar法115

第三节 实验数据处理技术及其作用与意义116

一、年龄坪、坪年龄116

二、等时线年龄、反等时线年龄、初始氩比值121

三、全熔年龄、总气体年龄、计算39 Ar核反冲丢失程度122

第四节 问题与讨论124

参考文献132

应用篇137

第八章 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137

第一节 志留系沥青砂岩138

第二节 石炭系东河砂岩段—含砾砂岩段(CⅢ油组)147

第三节 三叠系砂岩(TⅢ油组)152

第四节 侏罗系阳霞组和阿合组砂岩152

第五节 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砂岩159

参考文献163

第九章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165

第一节 地质背景165

第二节 实验技术与方法171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171

一、黏土矿物特征171

二、年龄测定结果173

三、讨论174

第四节 结论、认识与建议179

参考文献180

第十章 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181

第一节 研究区地质背景181

第二节 实验技术与方法185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185

一、黏土矿物特征185

二、年龄测定结果186

三、实验结果讨论188

第四节 结论189

参考文献190

第十一章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191

第一节 地质背景191

第二节 实验技术与方法194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195

一、黏土矿物特征195

二、年龄测定结果195

三、实验结果讨论198

第四节 结论与认识203

参考文献203

第十二章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与成藏时代206

第一节 地质背景206

第二节 自生伊利石发育特征208

第三节 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与成藏时代特征210

一、K-Ar年龄210

二、Ar-Ar年龄219

第四节 讨论221

第五节 结论与认识224

参考文献224

第十三章 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系剖面泥页岩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226

第一节 概述226

一、目的与意义226

二、剖面简介228

三、样品描述234

第二节 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35

一、实验技术方法与流程235

二、伊利石成因类型分析240

三、伊利石K-Ar年龄地质意义探讨247

第三节 自生伊利石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51

一、方法原理251

二、技术流程251

三、伊利石Rb-Sr年龄地质意义探讨251

第四节 碳酸盐岩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55

一、方法原理255

二、技术流程256

三、碳酸盐岩Sr同位素年龄地质意义探讨256

第五节 七里沟、柳子沟C-P剖面同位素年代地层划分258

第六节 主要认识与结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60

一、主要认识与结论260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60

参考文献260

第十四章 库车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测年研究262

第一节 概述262

一、目的与意义262

二、方法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62

第二节 地质背景263

第三节 实验技术与方法267

一、样品描述267

二、实验流程268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269

一、东秋立塔克背斜核部断层269

二、巴什基奇克背斜核部断层277

三、吐孜玛扎背斜核部断层279

第五节 主要认识与结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81

一、主要认识与结论281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83

参考文献283

讨论篇287

第十五章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287

第一节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的发展与演变287

一、自生伊利石K-Ar测年技术287

二、自生伊利石Ar-Ar测年技术288

第二节 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K-Ar、Ar-Ar年龄及其成藏意义289

一、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矿物学特征290

二、自生伊利石K-Ar年龄290

三、自生伊利石Ar-Ar年龄294

第三节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及应用前景展望295

一、自生伊利石K-Ar测年技术295

二、自生伊利石Ar-Ar测年技术295

第四节 结论304

参考文献305

第十六章 再论利用自生伊利石Ar-Ar测年技术确定油气成藏年代中的若干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为例307

第一节 地质背景308

第二节 实验技术与方法311

第三节 实验结果312

一、黏土矿物特征312

二、K-Ar年龄测定结果315

三、Ar-Ar年龄测定结果315

第四节 讨论317

一、表观年龄和年龄谱谱型特征317

二、年龄坪和坪年龄326

三、总气体年龄和保留年龄327

四、39 Ar核反冲丢失程度及其控制因素329

五、石英管真空封装技术332

六、应用前景展望332

第五节 结论与认识334

参考文献335

附录337

附录一339

参考文献343

附录二344

附录三345

附录四356

热门推荐